武汉7月8日电(通讯员 吴静)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,推动地方特色产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,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“志远志愿服务队”于2025年7月7日奔赴黄冈罗田,围绕“栗链生态扬帆优配,乡兴共富”主题开展实地调研活动。团队通过走访农业智慧园、板栗种植基地及村委会,系统梳理罗田板栗产业现状,为后续撰写调研报告、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实践基础。
多维筹备,精准调研 调研前,服务队成员通过文献研究、专家咨询等方式,完成对罗田板栗产业链的初步梳理,明确调研方向与重点。7月7日清晨,团队整装出发,抵达罗田后迅速投入工作。首站前往黄冈罗田农业智慧园,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队员们详细了解当地特色产业矩阵,重点聚焦板栗产业的品种特性、生产流程及销售网络。从标准化种植到新媒体营销,罗田板栗“破圈”发展的路径为团队提供了宝贵参考。
展开剩余56%深入田间,捕捉一手数据 顶着烈日,调研队伍深入甫薇山庄的板栗种植林。团队成员分工协作,细致观察板栗果实形态、植株长势及生长环境,并通过拍照、记录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。汗水浸透衣衫,但队员们专注的态度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现场观察结合农户访谈,团队对板栗种植的技术难点与劳动力现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直面挑战,剖析产业痛点 在罗田村委会,村书记向服务队详细介绍了板栗销售面临的困境。疫情后,尽管政府加大扶持力度,但板栗销量仍受市场波动影响显著,尤其是国外市场(如欧洲)需求萎缩,导致“供大于求”矛盾突出。调研显示,板栗储存期短(仅10天左右)、价格波动大(3-7元/斤)、品质分化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户收益。此外,农村劳动力减少迫使部分农户依赖自然落果采收,进一步加剧品质差距,形成“产量稳但价值低”的尴尬局面。
创新思路,共谋破局之策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,服务队与村委展开深入探讨扬帆优配,提出“板栗采摘+乡村旅游”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。通过打造板栗主题观光园、开发体验式采摘活动,既能提升板栗附加值,又能吸引游客带动消费,缓解传统采收的劳动力压力。同时,团队建议加强品质管控与品牌建设,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宽销售渠道,助力“罗田板栗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。
发布于:湖北省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